DIA年会洞察|创新举措,破解瓶颈——转化医学社区专场(产、科、研跨界合作篇)
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DIA中国年会上,转化医学专场在社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展。本次社区的专题会议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进行,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及科研界的各位专家同道们就转化医学在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和行业发展阶段的影响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虽然整个行业都受到疫情影响,线下会议举办受到条件局限,但是,我们对转化医学的热情互动并未因此而减少,整个大会采用全程线上直播及录播的方式进行,邀请到行业的科学家及领域中的相关企业参与讨论。
此次转化医学年会环节的主题分两个部分:
转化医学之法规篇章 |
伴随诊断新法规探索 |
转化医学之合作模式篇章 |
产、科、研三方合作模式探讨 |
转化医学之合作模式篇:科研单位 vs. 工业界 vs. 商业三方合作
围绕着产业界和科研界的多种创新合作模式,科学价值,临床价值,社会价值等多个发展角度也赋能了整个转化医学生态圈的发展。那么如何依托创新的人才和优势资源,实现中国生物药的研发和发展,本次大会聚焦合作与创新中的资源关键要素,大会邀请了两位重量级的专家做了分享,大会由来自杨森研发副总监,亚太转化科学中心对外合作负责人黄旭博士担任主持。
主题分享一:北京临床生物样本资源网络建设与发展
北京生命科学园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张雷总经理在报告中谈到临床生物样本资源建设和发展的多个方面。关于生物样本库,在国际上早有共识,包括了表型数据,生物样本,生物数据等内容,是现代转化医学研究和生物医药创新的基础材料。生物样本库本身蕴含了巨大的科学和产业发展机会,重大疾病临床样本库的建设和发展也因此得到政府、医疗、科研、产业机构多方面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生物样本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建设和运营也面临多个挑战。比如在设计生物样本库的过程中,需求导向不明,科学设计不足等问题,导致样本库在后期利用方面的局限性,难以用于解答相应的科学问题。样本的预期用途是什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样本的质量如何评价?样本的未来使用场景是什么?这些都是可能制约样本资源价值的重要考虑因素。

生物样本保藏的过程非常漫长,在生物样本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使用的方法,设备,材料,人员,设施环境,都是高质量样本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样本资源的共享利用是个复杂的问题,在医疗机构内,生物样本资源的归属关系往往决定了样本能被谁所用,样本资源利用的惠益分享机制缺乏普遍认可的界定,给样本资源的共享利用带来很大的影响。
中国生物样本库的持续发展模式尚处在探索过程中。在北京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生物样本资源库项目早期工作基础上,北京市科委立项支持基于第三方平台推动生物样本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北京昌平生命谷已经建成了最大存储规模可达1000万份的生物样本保藏中心,同时联合在京医疗机构,打造“中心库+卫星库”的高质量北京生物样本资源协作网络,结合多个学科领域和相关企业创新需求进行样本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代表了区域化样本库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方平台立足于打造样本资源的开发生态,促进医院及相关企业协同创新,其作用已经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未来,平台聚焦围绕产业创新发展需求,聚合科创基金支持,打通医疗、产业、技术平台的联结瓶颈,形成双向、高效转化的生态圈,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加快成果转化的目标,成为助力医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主题分享二:研究型医院助力转化医学研究生态圈构建
邀请到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的临床总监王书航教授进行了分享。
王书航教授从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到转化医学生态圈的结合的角度做了精彩分享。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药研发迎来了黄金时代,中国的研究机构的数目也在伴随着中国新药的研发趋势的发展也保持两位数的每年增长趋势。200亿的医药研发投入也是近几年的大好机遇,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的立项和执行以及审评,整个研发流程中的漫长道路上,多个机构紧密配合协作,尤其是临床试验的流程执行,是很重要的部分。

打造研究型病房,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试验的具体操作端的效能。王书航教授介绍了国家癌症中心的经验,临床研究型医院的建设采用“专人负责,专业规划”的策略,形成以GCP中心为依托,研究病房为基础的向心合力,研究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高,离职率低,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运营体系和经验。GCP中心下设多个办公职能的办公室,全面对接临床研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有效的提高了所承接的临床研究的执行效能,减少了“卡脖子”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国家癌症中心也基于摸索的成熟体系,带动了多个协作中心,实现一体化的协作共赢的模式,质控管理也实现“同系统,同数据”的模式,加快了临床研究的启动过程,也实现了有效协同。
王教授还分享了阶段性的转化研究成果,并且真诚呼吁制药界和研发企业多角度合作,实现更多深入数据挖掘、价值转化、临床研究设计等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化生态医学圈的建设。

本次大会的合作模式专题环节,由黄旭博士担任主持。黄旭博士来自杨森研发亚太转化科学中心对外合作部,为对外合作的负责人,也是DIA转化医学社区负责人之一,DIA青年顾问团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