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DIA发布关注我们

引言:

本次DCT训练营聚焦于电子知情同意、远程访视(televisit)、DCT合规、eCOA和可穿戴设备等关键领域的能力建设,旨在提升业内专业人士的技能和知识,加强他们在DCT领域的竞争力和应对变化的能力。此次训练营邀请了多位业内专家,为参与者提供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经验分享。通过多方位的能力提升,参与者将能够更好地把握当前DCT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机遇。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本次训练营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第一部分:电子知情同意能力建设

 

沈一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机构办主任、伦理委员

知情同意包括知情和同意两部分。Fit-for-purpose的知情同意有三方面要求。第一,知情,需要提供一份通俗易懂的知情同意书,让受试者愿意阅读,且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必要的答疑;第二,同意,在同一阶段要强调受试者本人的自主决策和自愿决定;第三,证据,整个知情同意过程需要完整的证据。这三点要求在实践中往往不尽如人意。从知情上看,知情同意书往往比较长,其中包含大量专业术语,使得受试者难以完成通篇阅读,更遑论理解了。在同意的环节和证据保留中,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过程模板化严重,几乎是千篇一律,一字不改。电子知情在这种情况下被提了出来。电子知情同意一般是指采用多种电子媒体系统和程序来传达相应的研究信息,也就是说它的重点在于传达信息。电子媒体的形式包括文本、图形、音频、视频、播客以及被动性和互动性的网站,生物识别器和读卡器等等。

电子知情到底改变了什么?从伦理审查的角度看,电子知情的场景要比纸质知情展示的内容和形式来的多,也与实际场景更加一致;从信息载体的角度看,电子知情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和多元;从获取知情同意的过程看,传统的模式会更加依赖知情同意表和研究者,而电子知情则会更依赖电子知情产品,对研究者的依赖会降低。

电子知情有其独特的优势。电子知情能够以多媒体的方式来全方位呈现临床试验相关信息,有助于受试者的理解。且电子知情场景下多语言切换便捷,内容统一,因此更加稳健和同质。电子知情可以实现全天候管理,在全球多中心试验中也不会存在时差问题,可以更好的实现用户支持。电子知情可以实现远程查阅,可以溯源,可以全程化的予以记录。纸质和电子可选,签名灵活。文件管理大大简化,节约大量的空间。节约研究者知情同意时间,减轻研究者负担。可以远程签署,符合防疫要求。

电子知情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从纸质到电子的转变过程中,因为受试者和研究者对既往路径的依赖,会出现对电子知情不适应的情况,并且不确定新出现的电子知情是否符合要求。

场景1

如果受试者及其监护人都缺乏阅读能力,如何来实施知情同意?例如针对缺乏阅读能力的受试者的临床研究,如果采用传统的知情同意方式,则需要进行公证,且要研究者做详细介绍,公证人要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注明日期。若采用电子知情,可以考虑全程播放录音,签署知情时也采用录音或者录像方式作为证据。

场景2

研究者和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应该由谁来先签署?问题背后的本质其实是知情同意的过程和知情同意签署的关系。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往往是受试者的决定同意参加临床研究的起点。而研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则是作为受试者知情同意签署结果的确认者,如果有其他文件能够证明和确认,研究者的签名并不是必须的。

场景3

近年来,在人流密集处使用纸质问卷做市场调研的场景已经非常少见,随着问卷星之类小程序的出现,手机扫码填写已经成为潮流。在这些问卷和网络调查中,有没有做知情同意?有时候感觉没有,因为直接就填了,没有任何时间做知情同意。个人的观点是在这些小的调研中,其实完成任务代表了同意,拒绝任务代表了反对,所以这是典型的行为代表态度的特殊知情场景。

电子知情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未来的发展是什么样子的?电子知情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研究,最合适的知情方式才是最好。知情的重点在于充分理解,现阶段在提供电子知情的同时应当并行提供传统模式的选择,因为可能部分受试者不太习惯或者不太接受电子知情模式。如果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存在一些潜在风险的话,需要充分的告知。未来电子知情应当更多采用短视频的方式,让受试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做到充分知情。

总结

电子知情对知情的达成是有促进作用的,让受试者更容易充分理解,并记录知情过程。电子知情的落地应该要根据项目特点做出选择,可以采用多种形态。最后对电子知情的建议是保持多元开发的态度,在执行过程中应当谨慎,最终达成更多的实践。

 

 

李高扬 开心生活科技DCT负责人,副总裁

电子知情2012年起源于美国,2016年美国FDA发布了《电子知情同意书使用》指南。我国则是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中提到了电子知情。全球50家顶尖的医药公司中有66%的公司参与到制定电子知情同意试验的计划。CRF Health 从105 名被调查者中收集了反馈意见,其中包括研究协调员、临床监查员、研究者和研究人员,他们发现eIC受到越来越多的接纳和采用。85% 的受访者认为,eIC在他们的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 61% 的受访者认为,eIC将有助他们获得更多试验参与者的同意。

从电子知情的知情同意流程和个人信息保护总体要求上看,电子知情过程应做到切实保护受试者的隐私权,如实将受试者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使用及保密措施情况告知受试者并得到许可,未经受试者授权不得将受试者个人信息向第三方透露。

从电子知情的实施形式和步骤来看,在受试者不具备书面方式表示同意的能力时,口头知情同意并有录音录像等过程记录和证明材料是可以接受的。

从充分沟通,容易理解的内容和自然的对话方式上看,应当关注知情同意书提供的有关信息是否充分、完整、易懂,获得知情同意的过程是否合规、恰当;是否有具备资格或者经培训后的研究者负责获取知情同意,并随时接受研究有关安全问题的咨询。

从上传的合规要求来看,应当根据研究进展及时更新信息。

案例分析

在一项评估某新冠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试验中,受试者处于隔离状态,无法与研究团队/CRC进行接触,项目周期短,疾病状态变化快,医护工作强度大,多中心研究入组患者,管理难度高。在该项目中,根据受试者的需要,使用了电子知情同意这一模式。由于患者隔离需使用电子知情同意,通过平台确认其身份和知晓程度,在访视前通过远程视频形式签署电子知情同意,后续电子知情同意书以图片形式存储在源数据平台,并保留纸质知情同意书。在该项目中,电子知情同意书为参与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的知情同意信息,这有助于确保参与者充分理解研究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好处等。

总结

迎接挑战

疫情影响,受试者为中心的理念、去中心化的试验需要,电子知情同意书在国内临床试验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明确规范

迫切需要标准化电子知情同意书搭建、管理、签署、传输、保存,伦理审查、监管规范,减少研究中心、伦理和监管部门对于不同系统/平台的使用、审查、监管负担。

教育和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针对伦理委员会、研究团队进行相关培训,消除对于eConsent的不信任和应用障碍,建立宙查、实施的SOP。

优化流程

eConsent的供应商优化操作流程,改善灵活性以促进eConsent的实施和日常使用及安全性建设。

明确电子知情内容

以通俗易懂达到受试者完全理解的目的,必要时应提供超链接、视频、音频等方式帮助受试者理解;充分考虑部分受试者对使用电子系统有困难,应采取措施来确保电子知情同意过程适用于这些受试者。

规范电子知情流程

构建电子知情标准化流程,研究者务必核实受试者身份,及时全程回答关于知情同意的问题,通过应用软件的交互应答、见证人或其他其他相关方式进行电子化记录,以确保应答的内容不可改变。

提高知情平台性能

严格限制电子知情平台的使用权限,确保信息安全;移动端实现签署人原笔迹签署,如果需要,可以经第三方权威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认证,更好地实现电子签名法律效力。

培训电子知情人员

在开始电子知情同意前加强对研究者、申办方以及参与试验研究人员的相关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赫尔辛基宣言、GCP、临床试验方案等。

 

第二部分:远程访视能力建设

 

陈岚 再鼎医药临床运营执行总监

金三角定律是临床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范围,成本,时间是组成金三角的三个相辅相成的必要元素,而质量则是金三角的核心和基础。任何项目都可以找到这三个元素之间不可或缺,互相影响的金三角关系。当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时候,速度是效率,当规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质量才是效率,如果没有质量,企业pipeline再丰富,开展的速度再快也没有任何意义。

利用金三角原理,DCT元素的应用需要在立项阶段,即:定义项目范围(scope)时做好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才有可能确保时间进度,成本控制以及确保质量的交付。

在执行试验时才发现DCT元素的需求以及植入,会使得试验进度被推迟或者受试者大量流失,有效数据损失,从而加剧进度(timeline)延长或者成本(cost)的上升,也造成患者的资源浪费,研究中心的研究资源的消耗。

因此在这里呼吁DCT by design的概念非常重要,引起申办方,研究老师,以及供应商合作伙伴的重视。在试验设计时,针对适应症,以患者为中心的试验对象的便捷度,获益等进行方案设计以及执行计划的规划,申办方获取有效研究数据的效率质量分析,并结合考量DCT手段应用的获益风险评估,即是对于这个项目范围(scope)的以终为始的完整定义,才能省时省经费的完成目标。在设计DCT时,要考虑清楚哪些元素在中国是可行的,可以带来收益的,投入是可控的,时间上是有保证的,因此一定要充分评估,做好准备再出发。

案例

在针对受试者(大部分大于70岁),丧失肌肉神经功能的临床试验中,或是针对某项临床研究中的特殊疾病类型患者,由于皮肤的严重破损,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参与临床研究如何保护此类脆弱受试者的安全性,不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更多负累,是申办方,研究者以及各位合作伙伴在设计执行临床研究,立项规划初期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上述罕见病患者的临床试验,在设计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DCT的应用,结合金三角的三个元素,在评估衡量投入产出、时间进度、质量等因素后,最终进行了DCT的中国应用落地。以国外应用实践流程作为参考,整合调用远程访视(televisit)、ePRO、护士上门(home nurse)以及药物直达患者(DTP)等多项手段,使得该类患者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频繁地每周的亲自回访研究中心的负担和风险,同时保证了申办方和研究者及时充分的采集到了必要的研究数据。

并且从患者角度看,该试验药物是需要进行3-5分钟肌肉注射的,因此患者往往会有一定的心理恐惧,缺乏专业操作经验,专业医学人员的指导是一项迫切需求,而试验中运用了远程访视和护士上门等DCT技术,减少了现场访视的频率,减轻了受试者负担,增加了受试者的依从性。

从公司内部看,护士上门采血、远程访视需要的iPhone等等,都会给试验带来更高的成本,需要在设计试验时做充分的考虑和预估,同时还要考虑可落地性。

从政策层面和研究中心来看,很多二三线城市的研究中心对于远程访视的合规法理依据等存在诸多担忧,资质审核审批缺乏完整的医院流程,护士上门也涉及到执业地点和资质问题,因此这也是全面在中国推广DCT落地应用,解决患者负担的一个政策层面的挑战。

总结

⑴  从项目管理角度,DCT by design的概念需要在各方在立项初期和方案规划时期就引起重视。评估临床试验中的适应症患者的便捷度、获益、安全性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以及执行计划的规划;结合申办方与研究中心,在有效发挥患者资源,提高病人依从性,快速获取有效研究数据,从效率、质量、成本角度分析,综合考量多DCT技术手段的应用与实施,包括远程访视(televisit),上门护士(home nursing),药物到家(DTP),患者自身结局评估(ePRO)。并且按照中国推行的现状,规划合适的城市地点,有选择性的优化落地。

⑵  远程访视(televisit)是以患者为中心的DCT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不适合单独使用,往往需要要结合DTP和护士上门等等一起使用。

  • 伦理会对视频访视进行审查,可以考虑使用视频访视的截屏打印件进行提交

  • 选择合适的、能够提供项目所需要视频访视功能的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供应商提供的视频访视功能未必能完全满足项目需求

⑶  应用挑战:DCT的落地并不是一厢情愿、一蹴而就的。

  • 申办方角度:DCT落地需要公司内部跨部门的支持,对试验中的利益相关方做好梳理和沟通,如临床运营,供应链,法务,合规,采购,财务等等。在试验中要建立相应的流程和governance committee,帮助项目团队评估分析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使用。

  • 研究机构及患者角度:需要有相应的规范审批流程,合同,以及范围规则的定义及约束。并且要结合研究者、伦理、机构各方力量,在立项初期能够充分考虑针对性的患者需求,调研某种DCT手段的使用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患者的便利度增加,并可以考虑与患者组织合作,在方案和包含了DCT的执行计划中纳入患者的意见。

 

 

马延 艾昆纬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DCT负责人

所谓视频访视,是临床研究人员可用不同类型的通讯系统,如即时通讯、远程医疗或视频会议系统,在临床研究期间与受试者进行交流。研究人员可将交流过程中获得的研究相关信息或数据记录在受试者的医疗记录中。其要点有三:

1.     通过身份认证技术确认参与者为受试者本人

2.     进行临床问诊、研究给药、合并治疗及不良事件评估

3.     远程指导可穿戴设备进行生命体征测量等

从监管的角度看,视频访视在美国已经广泛应用。在英国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护士上门方面还缺乏临床研究的指南。日本尚无关于临床研究中运用远程医疗的指南。患者在治疗前的首次访视应当是面对面访视,且未经事先同意,患者或医生均不得对视频访视过程进行录制。访问期间,不得有第三人在场。访视前需出示有照片的证件。患者不可将访视信息发布到社交网络。

远程访视的实施要点和建议

1.  身份识别认证

  • 受试者在注册时需提供信息收集的同意书

  • 受试者身份确认:受试者身份认证信息(姓名、电话、住址等)在远程随访时进行受试者身份确认。

2.  隐私保护及文件脱敏

  • 受试者身份认证信息将被严格保护,仅研究中心人员有权限获得

  • 包含受试者隐私信息的文件,经系统脱敏和人工二次审核,确认受试者隐私信息仅能由被授权人员查看

3.  电子签名

  • 电子签名可用于: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医生对病历和评估的审核确认、电子处方单等

  • 通过技术手段,用多重认证的方式加强电子签名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院外电子源数据采集的实施要点和建议

1.  电子评估量表和电子工作表

  • 标准化电子量表:如电子临床结局评估(eCOV )等

  • 电子日志或电子工作表:如患者日记、肿瘤评估表、疫苗不良事件评估表等

2.  受试者病史记录及检查报告的上传及脱敏

  • 经过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系统上传后的病史及检验报告可作为源数据的(核证)副本,从而替代纸质源数据

  • 经研究者审阅后进行脱敏,脱敏后的文件可开放给监查员进行远程查看

3.  远程访视过程病历记录

  • 平台可提供远程访视同时记录病历的功能

  • 该记录可替代医院门诊病历记录,并可供监查员远程查看

数据存储及安全性的要点和建议

1.  数据储存地

在中国境内存储,与人遗办认定的中资单位背景的云平台供应商合作

2.  数据的管理

平台上的研究数据由研究机构及医院信息科进行管理,属于医院研究信息的一部分

3.  数据的保存

a)      在研究进行中,研究数据保存在平台上,有必要也可打印保存(如知情同意书、研究病历等)

b)      研究结束后,平台提供数据备份,由研究机构按法规要求保存

4.  数据的稽查核查

a)      在研究进行当中,稽查核查人员通过授予的权限进入平台查看信息

b)      研究结束后,使用备份的数据进行稽查核查(应考虑电子文件的保存期限)

远程访视质量管理要求

1.  电子化系统验证

对软件系统本身合规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行验证

2.  电子化系统培训

a)      须制定电子化系统使用手册

b)      对所有参与研究的使用者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研究

c)      培训应由具备一定资质的人员来完成

d)      培训及考核记录均应有书面记录并留档

3.  电子数据采集

a)      符合《药物临床试验的电子数据采集技术指导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参考FDA 21 CFR Part 11 的适用性和保证体系等

b)      针对纳入电子数据采集过程的远程采集智能设备及数据采集质量,进行全面的一致性评价

4.   风险管控

a)      在临床试验质量日常管理方面,建议在设计研究方案时评定风险因素

b)      定期监控实施方面的风险及偏差

c)      分析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d)      调整风险评级或触发质量稽查

建议和讨论

短期建议

  • 在现行法规的框架下,找到符合中国实践的切实解决方案

  • 获得监管部门的支持,与各参与方达成共识

  • 开展试点项目

长期建议

  • 法规部门出台指导原则,规范市场操作

  • 统一数据认证机制

  • 加快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互联互通,建立统一标准

 

第三部分:DCT合规管理能力建设

 

葛永彬 DIA中国法律顾问,中伦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

药品注册核查的范围覆盖了药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临床前、临床以及药品生产各个环节。核查对象是研发生产主体,包括药学研制和药理毒理学研究相关单位和机构,临床试验及生产制造相关单位和机构。核查启动的风险因素包括品种因素、合规因素以及有因核查。基于风险的注册核查概览图如下:

 

中国也已经有诸多涉及DCT的相关法律法规。总体上看,法律法规已经不是DCT落地的障碍,而对药企而言,DCT合规则逐渐成为重要话题。以中伦某三期临床试验DCT合规管理项目实践为例,共开展了审阅伦理委员会文件、供应商尽职调查、审阅项目管理文件、起草DCT SOP、开展DCT合规培训、协助监管机构沟通与检查六大类工作。

下面从DCT不同模块的角度来看监管要求下的合规路径。

远程访视合规路径

  • 受试者个人信息经脱敏处理,访视数据自动保存,任何修改均留痕

  • 远程访视平台需经验证,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

  • 制定远程访视下受试者安全性事件应急处理计划并进行相关培训

远程监查合规路径

  • 对受试者个人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

  • 远程监查平台应经过验证,并设置登陆验证流程;所有监查记录应完整留存;CRA监查全程记录

  • 机构信息科与供应商对接部署远程监查系统,机构相关人员参与远程监查系统的培训

  • 准备纸质文件的电子核证副本

远程智能招募合规路径

  • 远程招募方式应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

  • 远程智能招募平台应获得使用院内数据筛选的授权或潜在受试者本人同意

  • 受试者个人信息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去标识化处理

对DCT引入第三方合规管理,有利于申办者、研究者以及各专业供应商专注于各自专业领域,提高DCT研究效率。

  • 有利于伦理委员会了解DCT合规监管要求,提高伦理审查DCT要素的效率

  • 有助于研究者团队快速掌握和落实DCT合规要求,降低在监查、稽查以及核查时的DCT合规风险

  • 有助于CRA掌握DCT相关环节的监查要点,提高监查效率

  • 有助于申办方、研究机构、供应商合理应对监管检查和注册核查

  • 有利于法务部门了解各DCT供应商的合规现状

  • 有利于合规部门了解DCT合规要求

总结

DCT合规在DCT落地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DCT模块在合规路径上有所不同,而引入第三方合规管理则有助于DCT的顺利落地。

 

 
 
 

关于DIA

DIA是一个全球化、跨学科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在中立的环境中,融合医药研发领域全行业的意见领袖,探讨当前研发的技术问题,提升专业能力,以及催化行业共识,在全球医药研发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DIA发布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我们努力为你提供有内容的内容。

 

关于DIA

DCT训练营:数字化临床试验的倡导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