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DIA年会
-
专题会议
-
线下培训
-
线上课程
-
DIA介绍
- DIA历史
- DIA 国际版
- DIA全球董事会成员
- DIA中国顾问委员会成员
- DIA全球会士
-
DIA社区
-
DIA全球会员
-
学术电子词典
- 统计、药物警戒电子词典
- Global Forum中文版
- 蓝皮书


-
首页
-
DIA年会
-
专题会议
-
线下培训
-
线上课程
-
DIA介绍
- DIA历史
- DIA 国际版
- DIA全球董事会成员
- DIA中国顾问委员会成员
- DIA全球会士
-
DIA社区
-
DIA全球会员
-
学术电子词典
- 统计、药物警戒电子词典
- Global Forum中文版
- 蓝皮书
一生所爱 | DIA中国药物研发定量论坛(QSF)圆满结束
2022年9月19日下午,第十届DIA中国药物研发定量科学论坛(QSF)在南京落下帷幕。闭幕式上多位行业大咖畅谈定量科学人才领导力的培养,并和QSF组委会共同揭晓了DIA首届全国高校数据科学大赛的获奖名单。
作为2022DIA中国药物研发定量科学论坛的压轴,“一生所爱-专业人才领导力培养”环节由博才康济CEO何江颖女士与开心生活科技战略与创新副总裁戴鲁燕博士共同主持,并特别邀请到本届QSF联席主席,勃林格殷格翰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医学和研发负责人张维博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病区主任沈琳教授,英矽智能联席CEO和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和DIA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董事总经理王彤焱博士作为座谈会嘉宾。

何江颖女士首先介绍了对国内定量科学人才现状的调研结果:
● 目前定量科学人才的总体离职率相较其他学科较低,离职原因更多是从个人发展考虑,外部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或是目前工作中遇到了瓶颈。在过去一年里七成受访者表示和老板有沟通过职业发展,而这样的适度沟通对话有助于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 超过九成的在行业5年或5年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有热情继续从事定量科学事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期待能拓展现有的工作领域。究竟是做专才还是通才在后面的座谈会环节有进一步探讨。
● 在近五成的调研企业中,定量科学人才在企业有较高的话语权。定量科学人才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日趋复杂的临床试验和创新定量研究方法的引入。虽然知识类能力仍是基石,沟通交流能力和思维的融合并能跨出分析的边界成为对定量科学人才领导力的新要求。

随后,戴鲁燕博士介绍了行业领军人物对药物研发定量科学领导力的访谈:
来自默克的王武保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的陈峰教授,百济神州的郭翔博士,强生的狄佳宁博士,阿斯利康的王玥博士,葛兰素史克的徐燕梅博士,IQVIA的郭彤博士,礼来的朱超博士,辉瑞的罗震博士,和空军军医大学的夏结来教授在会前通过访谈的形式就以下问题提供了高瞻远瞩的见解。
● 组织文化如何改变才能适应不断增长的跨部门合作需求?
必须要增加包容性使得大家感到被倾听和理解才能建立信任,因此组织文化中最大的转变必须包括促进交叉学科的研究,鼓励协作和伙伴关系,长期主义和提高管理效率相结合,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服务精神,以及从追随转向做引领的魄力。
● 未来行业的趋势:
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合作胜过”闭门造车”,科学必须保持在最前言但也不能忽视商业议程,数字化和数字革命无处不在。
● 研发领导者与过去所要求的角色有何不同?
超越单纯的定量科学, 对创新的学习能力和新工具的敏感,主动走出去和多部门合作引进。并且超过一半的专家提到开放性思维和合作是创新的关键,而重点是解决人才缺口,并且人才培养需要输入正确的价值观。
● 专业研发领导者急需发展的领导力要素:
10个“I”:影响(Influence), 创新(Innovation),主动(Initiative),洞察(Insight),包容(Inclusion), 坚持(Insistence),正直(Integrity), 综合(Integration),激发(Inspiration), 效力(Impact)。
专家对每个领导力要素的精彩诠释请见视频。
接下来,会议进入到大家最期待的行业领袖现场座谈会环节:

DIA全球高级副总裁王彤焱博士高度肯定了参与QSF的所有专家和志愿者,是他们的热爱推动了中国定量科学的持续发展并使得QSF成为了中国定量科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当谈到DIA对行业人才发展有何期许时,王博士强调DIA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医药发展的国际化平台,将来在如何分享知识,提升能力,催化共识,加强社区影响力等方面会有更多布局。

北大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分享了自己如何坚守这份职业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和生活都葆有最初的热情。她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职业医生,在消化道肿瘤治疗水平依然相对落后的中国,她有强烈的使命感为患者找到更新更好的治疗手段,从基础研究到转化研究一步步往前推。她同时认为各个环节的交流合作非常重要,人才的培养首当其冲,她希望可以作为有经验有思想的医生给到年轻医生更多的积淀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前进解决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

英矽智能联席CEO和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从一名高校的有机化学家加入到跨国药企成为药物化学家,之后作为管理者加入CRO把一个不到100人的化药部发展为近800人,此后又急流勇退静心思考,在他看来AI赋能新药研发的趋势不可避免,并且想成功研发一款药品的情结挥之不去,于是任博士又义无反顾加入到英矽智能直到现在。虽然他职业生涯有这三次重大转型,但他认为在一个地方至少呆满三年认真感受再去决定下一步。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有其循环性,但是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2022 DIA QSF联席主席张维博士分享了自己每一次重大抉择的心路历程。张维博士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BI并搭建了BI的亚太区平台。此后,进入BI全球总部工作,组建全球定量科学团队。在出色完成国际团队组建工作后,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他决心回到中国,率领BI大中华区的研发和医学团队再攀高峰。这其中既有他面对机会勇敢尝试最终获得理想职位的励志经历,也有他尊重种族和文化差异而赢得合作后获得的启示。
最后,主持人让大家分享一句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面对挑战做出抉择的寄语。
任峰博士:拥抱变化不抗拒,并葆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张维博士:合作共赢,多学科不同职能部门的合作。
王彤焱博士:外界环境越变化,民间交流越需要。DIA平台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变化是挑战也是机会。年轻人应该多看多交流找到更好的成长平台。
沈琳博士:做决定的时候站高站远,忽略小得失,做事贵在坚持。
戴鲁燕博士:选择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选择容易的事情,逆流而上。
何江颖:定量科学,成为先驱。
最后一个环节是由青年统计师代表寄语定量科学事业和QSF的发展。

勃林格殷格翰的孟宪花博士作为DIA青年顾问委员会代表,提到本届QSF聚焦定量科学人才的培养,并打破专业壁垒邀请了临床等多领域的专家参与,而论坛的成功离不开社区所有同仁的辛勤付出:在今年相继推出了DIA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学院名师大讲堂、中国统计论坛系列直播、 DIA中国能力建设学院统计专业人员能力建设课程、E9(R1)蓝皮书2.0、英汉医学统计词汇、青年力量对话资深专家访谈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更多入行0-14年的统计师寄语视频请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丽红博士入行20年,她深情表达了自己对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的热爱,医院平台使得她能同时兼顾这两种热爱。中国药科大学的言方荣教授直言他始终保持着对统计的热爱, 并被QSF的专业性、创造力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和鼓舞。两位都强调了定量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支持医药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揭晓了首届DIA全国高校数据科学大赛获奖结果, 中国药科大学代表队摘得桂冠,浙江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代表队获得亚军,温州医科大学,空军军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代表队获得季军。大赛于今年一月启动,全国128所大学的292名生物统计相关专业的学生递交了191份富有创新性的参赛作品。颁奖仪式后,参赛学生代表、指导老师代表,以及评审委员会、命题委员会的老师们一起合影留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定量科学先行者们的无私付出,也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欣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医药研发事业未来可期。

最后张维博士宣布2022年DIA中国药物研发定量科学论坛(QSF)圆满结束,明年南京再相会!(撰稿人:陈颖)
会议和培训
- 2025-08-15
- 2025-07-11
- 2025-07-04
- 2025-06-27
-
2025-06-20
낑 罕见病基础培训
- 2025-06-13
- 2025-05-20
- 2025-04-18
- 2025-04-17
-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