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DIA年会
-
专题会议
-
线下培训
-
线上课程
-
DIA介绍
- DIA历史
- DIA 国际版
- DIA全球董事会成员
- DIA中国顾问委员会成员
- DIA全球会士
-
DIA社区
-
DIA全球会员
-
学术电子词典
- 统计、药物警戒电子词典
- Global Forum中文版
- 蓝皮书


-
首页
-
DIA年会
-
专题会议
-
线下培训
-
线上课程
-
DIA介绍
- DIA历史
- DIA 国际版
- DIA全球董事会成员
- DIA中国顾问委员会成员
- DIA全球会士
-
DIA社区
-
DIA全球会员
-
学术电子词典
- 统计、药物警戒电子词典
- Global Forum中文版
- 蓝皮书
价值陪伴:药物经济学赋值新药研发 | DIA中国药物研发定量科学论坛(QSF)分会场总结
前言
2022年9月18日,第十届DIA中国药物研发定量科学论坛(QSF)举办了题为“价值陪伴:药物经济学赋值新药研发”的专场讨论。会议由百济神州上市后及真实世界证据负责人廖珊妹博士主持,特别邀请到了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吴晶教授与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教授做报告分享,并邀请北京大学药学院副教授江滨博士,百济神州中国血液肿瘤临床开发负责人郭海宜,辉瑞制药卫生经济与结果研究负责人董鹏博士担任讨论嘉宾。

临床试验加载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现状和思考

吴晶教授从在RCT上加载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现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在RCT上加载药物经济学评价,以及在实施RCT加载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三点问题分享了极具教育意义的内容。
在RCT上加载药物经济学评价与一般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存在区别。一般的经济学评价中,数据源是非常广泛的,有从RCT当中提取得数据,也有非常多的其他的数据源。实际上一般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在做数据整合的工作,把所有能获得的数据参数放到一个经济学评价模型当中去完成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临床试验上加载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时候,药物经济学评价更依赖于临床试验。面临的这种情况,HEOR部门一定要在临床试验设计之前就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在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中考虑到后期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需要收集所有的数据。如在试验方案当中,要涉及到医院资源使用数据,甚至部分的成本数据,以及PRO数据。提前植入这些收集点后,产生出来患者个体数据就能更多地支撑到后期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评价都需要加载在临床试验上,是否需要在RCT上加载药物经济学评价取决于药物当前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以及时间限制:如果整个诊疗过程当中医疗资源的使用是主要是由RCT的结果来驱动的,或者新药和老药在对比医疗资源的使用的时候存在非常大的异质性,则有必要在RCT中加载个性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另外,不是所有的临床试验都适合加载经济性评价,如果对照药不是医保局期望的,或者探索性的II期单臂临床试验,都不适合加载经济性评价。
在实施RCT加载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样本量: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样本量计算也有基于净货币效益的假设检验所对应的理论计算公式。但是由于计算得到的样本量过大,实际情况中依然使用临床试验样本量。
- 对照药选择:经济学评价的对照药跟临床试验当中对照药选择标准理论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实际中特别是在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中,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对照药上市情况以及标准治疗存在差异,医保局要求的对照药也会不同。ISPOR指南建议对照药需要最能代表所评估地区临床实践的,如果不适合加在临床试验当中时则需要做间接比较。
- 终点指标:QALY,LY。
- 随访时间:药物经济学评价需要考虑患者终身长期的成本和健康获益,我们可以进行扩展研究或者基于临床试验的终点指标进行建模外推。
价值证据助力新药出海–从真实世界数据到真实世界证据

宣建伟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关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的重要性,RWS中混杂因素及偏倚的纠正,以及如何运用价值证据来支持创新企业出海。
RWE与RCT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但是互为补充。RWS能全面提供产品优效性和安全性等信息,可以满足产品不同生命周期的RWE需求。医保局通过RWS做出的价值证据做出决策。产品成功的市场化和商业化也需要RWS提供的价值证据。高质量的数据,严谨的研究方法,以及很清晰的PICOTS原则是RWS的三个必要条件。
在RWS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使得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系统误差,即偏倚。偏倚包括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控制措施包括充分了解、掌握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选择偏倚,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以及重视问卷的提问方式和调差技术、培训、一致性调查等。研究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时,混入外部因素,该外部因素与疾病和暴露都有一定的关联,此外部因素就会成为混杂因素。在设计阶段,通过制定恰当的入选和排除标准,按主要的混杂因子匹配的控制混杂因素,在分析阶段倾向性评分匹配可以有效控制混杂。
中国医药创新在研发管线和上市新药的数量上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二梯队”前列。在过去几年,本土新药走向国际实现了突破,有不少获得FDA的批准。其中有快速通道,突破疗法,加速审批,孤儿药,但没有一个是常规批准的。可以看到中国的药物企业在变化,但变化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宣教授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描绘了创新药物成功国际化应注重的价值观:
- 价值观念的一致性:新冠药物治疗研发案例的启示(终点的选择)
- 程序合规的重要性:注重国际国内对程序的不同关注点
- 未满足需求领域的评估及侧重:优势产品,重点领域易于上市
- 市场准入:上市批准不等于商业成功
嘉宾讨论

除了上述演讲嘉宾,江滨博士,郭海宜博士,董鹏博士也参与到讨论环节。从临床研究中对后期药物经济学评价至关重要得数据收集,药物经济学相关变量(如PRO等)得数据收集难点,以及面对国内医保谈判的压力下如何抓住可能的海外市场的医保谈判机遇展开了深刻得讨论与交流。
后记
随着近年国内医保谈判的大力变革,和不断增多的国内创新药厂的出海努力,药物经济学的衡量与评价快速走进了越来越多药物研发人的视野。此次分会通过药经专家与临床研发人的分享和讨论,希望在未来可以搭建一个更加紧密合作的平台,有利于更充分的在临床研发中获取有利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信息,以帮助优秀的药物更大范围的服务于患者。
会议和培训
- 2025-08-15
- 2025-07-11
- 2025-07-04
- 2025-06-27
-
2025-06-20
낑 罕见病基础培训
- 2025-06-13
- 2025-05-20
- 2025-04-18
- 2025-04-17
-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