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南与实践 | 2023 dTrial洞察

点击上方DIA发布关注我们

CDE从去年开始正式发布了5个以“患者”为标题的指导原则(包括征求意见稿),同时也关注到在全球FDA、EMA也在不断发布以患者为中心的相关指导原则,可见以患者为中心的研发理念已成为大趋势。本专题由赛诺菲副总裁,大中华区注册事务部负责人 邓婷女士 主持,围绕当前数字化实践给患者在临床研究中带来更好的体验感以及加速“以患者为中心的研发”展开了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实施数字化技术介绍和展望

甘杰,赛诺菲中国临床研究部,中国临床试验战略合作&成都研发中心负责人

对于以患者为中心的DCT技术,和数字医疗临床试验的话题,甘杰从跨国药企角度给出了一些看法。

为什么要开展DCT?一个关键词是“减负”。对于患者,它增加跨地区参加临床试验可能性,降低因常规访视对于日常生活的干扰,降低参与临床试验负担;对于研究者,可扩大患者招募范围,更好的实现实时研究数据汇总,优化临床试验数据采集/清理,改善患者依从性和降低中途退出率;对于申办方,可增加患者多样性,提高患者端数据质量,优化数据录入时间,简化数据检查,利于RBM的开展。目前跨国公司实施较多的是药物直达患者(DTP)和远程监察。中国在DCT的研究数量及跨国药企实施DCT数量上均落后于全球。目前国内执行DCT的挑战,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全球供应商的资质在中国的落地;还有医疗机构的经验,认可度和意愿度的提高。

中国临床试验中数字化技术的实施能力分了三个阶段:

  • 第一是成熟应用期(eCOA/ePro;药品直达患者)。使用 eCOA确实有好处,但也还有待改进,例如中老年患者掌握难度较大,数据改动较纸质版复杂,与EDC数据一致性问题;

  • 第二是逐步成型期(基于患者需求的招募、远程医疗/访视、远程监察)。互联网招募目前较为成熟。大数据预筛可能是未来趋势,若能在数据隐私前提下,运用各医疗机构系统中的海量数据,精准预筛相关目标受试者,将大幅缩减找到入组人群和试验阶段入组的时间。

  • 第三是探索期(家庭/社区护理,电子之情同意,受试者报销支付新方式)。

展望未来,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DCT一站式服务,制药公司要保持长期的对数字的策略和资源的倾斜,也期待技术供应商有更先进合理合规的数字化技术和服务,围绕患者打造更好的DCT生态系统。

 

ePRO的中国实践与未来展望

冉悦,上海信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解决方案经理

ePRO在中国的落地应用与实践

2001-2020年我国开展的34033项干预性临床试验中,用PRO作为主要或次要终点占比达29.7% 【1】,在临床试验占到非常大的比重。

2022年4月15日,上海市药学会研究专业委员会与信华医药共同发布了《中国电子临床结局评估(eCOA)报告:发展趋势及挑战》, 提出了五点解决方案:1. 提供本地化服务器部署;2. 推荐采用BYOD或至少是Hybrid方式的客户端;3.提供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功能/特性;4. 灵活的底层架构设计,易于快速部署和启动项目;5. 提供本地化服务和支持团队。

冉经理分享了多个中国实践案例,

  • 助力国产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信华医药从接到项目到上线,不到4周时间快速部署ePRO。在vv116项目中表现出色,核查时所需的数据都有完整的闭合链,顺利通过国家监管CFDI核查,加速了整个获批的过程。

  • 将国际化研发的外文量表落地为符合中国习惯的量表;日记卡设计CRC提醒;推荐BYOD或定制手机在家和中心访视时填写PRO 量表。

  • 针对精神科疾病的研究,量表评估(入排)支持得分计算。

  • 在偏头痛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性的临床试验中,考虑到有疫情风险,添加1000+远程访视(TeleVisit)得以很好的支持了试验的正常进行。

今年4月份,信华医药和上海市药学会等共同发布了《临床结局评估的中国应用》,分享了COA的政策应用包括落地的案例。

近几年,从eCOA到DCT,技术更加成熟,理念不断更新,研发投入提高,政策支持等都是驱动因素,这都使得未来变成一个新的趋势。

【1】GNANASAKTHYA,etal. Areview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labeling of FDA-approved new drugs (2016-2020) :counts, categories, and comprehensibility [J]

 

DCT解决方案在不同研究类型中的案例分享

俞皎皎,泰格医药DCT解决方案负责人

去中心化并不是离开研究中心或者是摆脱研究中心,在提去中心化概念的同时,也在提中心化,临床研究的开展永远离不开研究中心。

一、DCT全球监管与发展趋势

临床试验全过程都会运用到新的数字化技术和新的服务,FDA针对不同环节发布了多个指南以支持和推动应用和发展。欧洲药事管理局紧随FDA的步伐,于去年12月出了关于DCT的推荐,随后又发布了意见,在欧盟地区大力推进DCT的发展。同时3月底FDA发布了运用到电子医疗技术的工作框架,提到要制定关于DCT的指南。

从20世纪80年代,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临床试验,让数据收集、采集、治理更加高效高质量。到现在发展成为以患者为中心,核心理念是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开展,应围绕着如何让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有更好的体验。在此理念下引申出家庭护理等临床研究模式,不仅仅是数字化的技术,将来的发展随着ChatGPT的火热,相信AI在临床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二、DCT解决方案的案例分享

  • IIT- 新冠综合抗体对新冠保护效率的研究。25家中心同一时间启动,采用e-Consent意向受试者快速知情沟通,ePro填报用药日志和反馈检测结果;利用AI智能随访工具。在十天内完成3500个受试者的入组,大大超出想象。体现了技术改变生活,技术改变我们的试验。

  • MRCT- 在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在新冠疫情发生期间,美国、欧洲多地难以开展临床试验。泰格设计DTP并运用ePRO,受试者可就近去分支机构采血,在就近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 RWS- 在海南乐城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评价口服A药品治疗既往治疗应答不佳的中国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远程招募eCPM,受试者可在当地就近医院诊疗,远程随访信息上传eCPM。

 

专家讨论

特邀沈一峰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机构办主任,伦理委员)作为嘉宾,和其他讲者一起就如何应对推动DCT面临的挑战展开讨论。各位专家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第一、推动监管要求符合创新发展实际;第二、临床试验机构基于患者需求勇于尝试,实现从传统模式到创新模式的转变;此外,研究者,申办者,创新服务供应商等从粗放走向精确;最后,在项目实践中落地,找到最适合的DCT技术、工具、手段或解决方案,并且基于实践收集来自受试者和用户的反馈,以便持续改进服务,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关于DIA

DIA是一个全球化、跨学科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在中立的环境中,融合医药研发领域全行业的意见领袖,探讨当前研发的技术问题,提升专业能力,以及催化行业共识,在全球医药研发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DIA发布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我们努力为你提供有内容的内容。

 

会议和培训